- 里別:廣興里
- 里長:吳進興
- 里辦公處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平廣路一段35巷3號
- 電話:(02)2666-5969
- 手機:0955-777-705
- 電子信箱:
- 村里界說:里界:
以廣興路(經舊下龜山橋)與龜山里相鄰;以新店溪與屈尺里分隔;以平廣路2段、新潭路交接處和塗潭里相接。
住民:
以福佬人為多,廣興路60巷有幾戶客家人。
小地名:
甲場埔—由泉州吳姓開闢,當時原住民尚未開化,時啟戰爭,殺戮甚慘,皆以此為刑場,故初名甲場埔或校場埔。
平廣—指獅仔頭山下的區域,亦是循著平廣溪沿岸分布的聚落,昔為泰雅族的活動範圍。
羅料坪—「腦寮坪」之諧音,位平廣坑南側,與十二份隔溪相對,此地名應是於日明治與大正年間,日商請腦丁於此山區伐樟製腦,搭建腦寮,故名之。
十二份—日明治與大正年間,日商請腦丁於此山區伐樟製腦,分成12股份,因而得名,在今平廣路202巷,行政區屬16鄰。
小坑—位東獅仔頭山的東側小坑山中,有小溪注入濛濛谷,因溪水量少,故稱之。為平廣路轉往小坑一路一帶的山區,屬山間散村聚落,日治時期為廣興28保,聚落居民以種蕃薯、砍柴、打大菁為生。
石頭厝—用石頭蓋的房子,位平廣坑與土地公坑之間,有一間屋子用石頭蓋成,故稱之。為日治末年邵宗興的管家,在此建造的石屋。
城仔—早期漢移民至廣興開墾,在此建有防禦性的聚落,故稱之。
大寮—數戶茶農在茶園附近搭寮居住,自平廣路過了一段30號之後,此一帶的散村聚落。地名源起一說是因住的人多,一說是日治時期,此地有一間大茶寮,山上的茶運至此處炒茶,是為附近的總寮,故稱之。
後寮—茶農於茶園附近搭建的簡易屋舍,數戶集居,形成小聚落,自小坑一路進入是為後寮。
笨角—後寮的小聚落,意指數戶茶農聚居之處,位於小坑一路附近的聚落。
幼瀨—意指該地有很多小溪流的地方,位平廣路轉往幼瀨的山區。幼瀨庄是獅仔頭山東南側一個山區散村,於日治昭和年間才發展起來的村落,墾民都來自於新竹、桃園縣的客家鄉鎮,在此拓荒初期,以種植水稻甘藷為主,亦到山區燒炭焗腦。民國50年(1961)以後,客家人陸續移出,現已廢庄。
向天湖—所謂「湖」並非真的是湖,而是指比較平的地方。位成功路往山頂的聚落,是為山地聚落。
四結寮——茶農聚居之處,成功路過了菜刀崙即為四結寮,其開發較大寮晚,日治時期屬平廣29保。
土地公坑—位幼瀨東南側的小山谷,日治初年當地人在路旁搭建一小土地公廟,附近形成小聚落,故名之。
雙坑嘴—平廣溪的兩條支流交會處,昔日此處有青欣農場。 - 歷史沿革:該里清代時期為廣興庄地區,早年老地名為甲場埔或校場埔,日治時期,以其名不雅,改名廣興,此區原屬番地,大正11年(1922)平廣坑才併入新店庄。光復後行政區設立為廣興里,其轄區不曾改變。
相關圖片
|
更新日期: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