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

新店新聲音

  • FB
  • Plurk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 小字
  • 一般
  • 大字
2020五感體驗:安坑Podcast EP9
  • 發佈日期:2021-08-20
  • 發佈單位:新店區公所
  • 類  別:新店溪遊記>新店新聲音
  • 副標題:安坑的學校們與交通建設
  • 詳細內容:
  • 本集主題:安坑的學校們與交通建設
    主持人:Cindy
    來賓:張柏勳



    【EP9內容】

    Jingle ♪~
    Cindy:大家好,我是Cindy。然後呢,我是土生土長的新店人。然後,很早以前我的阿公就來新店安坑了。可是我以前很俗,我是個安坑俗,為什麼我是安坑俗呢?是因為我不知道新店涵蓋安坑,哈哈哈。因為我從來不知道那個山上的地方,是屬於新店的。然後小時候,爸爸開車帶我從北二高下來,我會看到指標牌上⋯⋯指標牌上就會寫說:一個往新店、一個往安坑。然後我就在想:安坑到底有沒有住人啊?然後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們去山上吃東西,就是你們大家提過的運鈍根湯啊、還有布佬廚房啊,然後經過的路都是非常的偏僻。對小朋友來說,是非常非常害怕的。所以,我今天來這邊,也是來聽張老師來講一些安坑的發展。因為我覺得我很感興趣,因為在這幾年當中,發展得是⋯⋯我覺得非常非常非常地快。嗯,因為我非常多的朋友,後來出社會喔,非常多朋友就住在安坑,而且就是比較注重生活品質的人。所以我想請問一下老師,因為我們可以從「人口」上去看一個地方,如果人口越多的話,他就會有高速公路開始建了、他的學校開始建了,那就我以前所知道的,我以前只知道安坑國小,可是,到後來,國中、國小就是不斷地開了。可不可以請老師說一下,這些學校發展的歷程,這樣子?

    張柏勳:你剛才也提到,最前面那一段,稍微講一下下齁,就是說,的確很多人到現在,包括我自己來講,都認為安坑不是新店的一部分。
    Cindy:是。
    張柏勳:不完全是新店的一部分。雖然他在行政劃分上都叫是新店區,所以以前也叫新店市的一個範圍。
    Cindy:是。
    張柏勳:不過,不過安坑在地理環境上面來講,其實跟新店的關聯性,還沒有跟中和的關聯性來的高。
    Cindy:喔,哪個比較高?新店比較高?還是跟中和比較高?

    張柏勳:嘿,安坑跟中和關聯性比較高。
    Cindy:喔,真的喔!
    張柏勳:因為人⋯⋯很多人是爬過了那個南勢角山之後,就可以直接到安坑來發展。那隔了安坑跟新店,中間隔著一條新店溪。要到民國四十幾年,才有碧潭橋。所以之前,在這之前只有吊橋可以經過。所以,那⋯⋯更早的時候,一邊是泉州人、一邊漳州人,還不太對盤。所以其實,雖然都是新店,但是其實新店跟安坑,不是同一個生活圈啦,應該是這樣說。
    Cindy:呵呵,這倒是真的。因為我很多朋友都說「他是安坑人」,他從來不告訴我「我是新店人」,明明就大家都是新店的選區嘛!
    張柏勳:對對,的確,是這個⋯⋯因為他在地理上有一些阻隔,甚至有,我記得選舉的時候,還有人提「安坑獨立運動」….。
    Cindy:呵呵呵呵。

    張柏勳:那整個來講就是說,在早期,在人口比較少的時候,安坑人口不多啦,大概就是一、兩萬人這樣子。那個時候,大概新店是五、六萬人,新店的街上這邊,包括那個時候的大坪林啦,大坪林五庄因為地勢平坦發展比較快,所以人口就比較多一點。加上有一些,像是中央新村啦什麼的,這些政府遷過來的單位,所以人就比較多一點。那安坑這邊當初還是很農村的,所以只是幾個比較零散的聚落,所以總人口加起來可能就大概一萬多人,加上有一些情報單位什麼在這邊設點、有一些眷村,加起來,大概也不會超過二萬人。所以他的人口比重是不一樣的。整個來講,安坑的這個發展應該到民國六十年以後,山坡地開發計畫,那時是後有一個叫做〈山坡地開發使用管理條例〉大概是這一類的東西,所以大家用一個比較低的門檻,就可以去開闢建築用地。所以很多的建設公司進到安坑來,開始開發很多的住宅區,然後帶進來很多的人口,這是一個。那第二個就是,在比較平地的地方,那些本來是稻田啦,什麼的,因為安坑土地,相對比較便宜啦,所以自從那個碧潭橋通車以後,那從新店到安坑就變得比較方便。
    Cindy:對。

    張柏勳:所以就帶動像現在的安康路二段沿線,這樣的所謂的浪漫貴族啦、公崙新村,這一帶的房子就大批的蓋,像聯邦建設這種喜歡蓋大批房子的建設公司,就一次就蓋了一大批。就使得安坑的那個人口就成長得非常快。那成長得非常快以後,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就是:有人住進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對不對?那有一些公共的東西,像你剛剛提到的教育啊⋯⋯。
    Cindy:醫院。
    張柏勳:醫院啦⋯⋯。
    Cindy:對,最近才知道有那個耕莘醫院安坑分院。
    張柏勳:喔,你最近才知道?!人家蓋好很久了好不好!
    Cindy:對,我最近才知道,呵呵,很遜,安坑俗。

    張柏勳:所以醫院啦、還有像消防啦、警察局啊,大概就是在那一帶。因為第一個,你人進來,台灣是民主社會嘛,就說人進來了就會有選票、就會有民意代表,民意代表就會去爭取。所以就在大概在民國七十年左右,很多的這些建設的資源就進來。包括蓋學校啦,包括消防隊也在安康路三段那邊蓋分部,然後也有很多個派出所。最早的派出所只有在安和路而已。就要一直進來,像那個雙城派出所啦, 或是其他派出所進到這個安坑裡面來。讓這個社會的基礎建設比較完整一點。
    Cindy:對,其實現在不只安坑國小,我聽說還有什麼達觀國小,對不對?就是不斷有國小這樣設立?

    張柏勳:我們如果談最早時候的小學教育來講,安坑還在農業時代的時候、日治時期,因為我們的那個日治時期「安坑庄」的「庄」字,就是所謂安坑的市中心,就是設在現在新店安坑派出所的附近,有一個公崙里這邊,那公崙里這邊就是當時安坑的一個政治經濟中心,那日本人也滿注重教育的,那就在附近一樣在公崙里設立了一個「安坑公學校」。所謂的公學校就是所謂的小學,就開始做這個(小學)。那到了台灣光復以後,政府也會繼續承接,所以就變成安坑⋯⋯最早叫做安坑國校,那後來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改為安坑國小,那一直沿用到現在。那基本上來講,早期喔,大概每一個住在安坑、土生土長的的小孩子就是都是讀安坑國小畢業的。
    Cindy:對對。
    張柏勳:就是安坑國小。不過到了⋯⋯安坑有分內外,內五庄、外五庄。安坑國小是比較靠近公崙,公崙里是比較屬於外五庄這邊的,那住在比較靠山裡面、往三峽方向其實是⋯⋯也有人住啊。所以大概在民國四十幾年、五十幾年的時候,那時候就設了一個叫做「安坑國小雙城分部」,就是現在的雙城國小。那雙城國小⋯⋯大概之後因為他的學生夠多了,所以就獨立起來,現在叫做雙城國小。所以其實,這兩個學校⋯⋯就是包括安坑國小或是雙城國小喔,在安坑來講算歷史都滿久的,雙城國小應該也超過七十年了。

    Cindy:也超過七十年啦?
    張柏勳:對對對,所以這兩個學校就是當年的基礎教育裡面,是最主要的學校。
    Cindy:是。

    張柏勳:那當然啦,因為安坑這裡當初有很多社區,所以他有很多私立的學校。比如說:及人中學,喔對,還有更有名的,像是康橋。
    Cindy:啊,康橋。
    張柏勳:對,就是說都在安坑的範圍裡面,這樣子。所以,在基礎教育的部分來講,到人口移入的部分以後,其實他這些學校資源就一直都進來。
    Cindy:明白,可是⋯⋯因為我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去一些國小。那現在的國小都遇到一樣的問題,也就是少子化的問題。像比如說:台北市的永春國小跟永吉國小其實現在要合併了,那我不知道這樣子安坑有沒有(面臨這樣的問題)?因為算是設立滿多國小,那這樣子有沒有面臨這樣(少子化)的問題?那他們(國小)有沒有怎麼樣的處理?

    張柏勳:在安坑這個的確是個很好的議題,為什麼?你知道安坑不就是一個狹長的地帶,那我們念小學,基本上希望學生就通勤不要跑太遠。那它就很麻煩,比如說以前來講,在外面的小朋友就念安坑國小,裡面的小朋友就念雙城國小。這兩個學校中間的距離,差不多五、六公里,其實已經相當遠,而且相當地⋯⋯要有很多的是上、下坡的路。可是對很多住在中間的學生來講,兩邊都很遠,所以當初才會有一個構想,就是說,那是不是再蓋一個達觀國小?所以才會在⋯⋯比較靠近中間的地方。甚至在原來的都市計畫裡面,還有一個叫「玫瑰國小」,就是玫瑰中國城裡面的小學。就是都會⋯⋯因為讓小學來貼近社區,是本來就有一個規劃。
    Cindy:好可愛。

    張柏勳:可是他現在就碰到一個問題,就是,比如說,當達觀國小蓋好以後,是一個新的學校。他先造成的衝擊就是:雙城國小的學生會流失。因為本來念雙城的小朋友,現在有一個更近的學校,他就可以去。比如說,原來住在台北小城的小朋友,他當然就不可能再需要跑到雙城(國小)去唸書,他就在門口的達觀(國小)就可以念了,對不對?
    Cindy:是。
    張柏勳:所以就會造成幾個學校都有減班的問題。我記得我剛搬來的時候,雙城國小是八個班,那去(2019)年他們是在做「四班保衛戰」,看看能不能湊到四班。
    Cindy:四班而已喔?
    張柏勳:對,他們那個⋯⋯。現在來講,學校的小班制跟減班這個是都一樣啦,都免不了,因為整體的情形。那只是說,安坑這個地方就是,他的學校的開發的建設、跟他的少子化這件事情,兩個的步調是不一致的。雖然有少子化的問題,但因為地形(地區)的關係,他還是要蓋學校,所以可能他以後就會變成就是⋯⋯學校不會大,但是分散,就是方便交通⋯⋯,這也不是不好。

    Cindy:這也不是不好,我覺得是另外的經營模式。
    張柏勳:因為他很容易發展出一個很有特色、而且小朋友都在⋯⋯。我記得我們在安坑的學校去觀察喔,那包括,我們剛講的是小學嘛,那安坑有個安康國高中。
    Cindy:國中對不對?
    張柏勳:所以我們有兩個國中,一個達觀是中小學,有國中部;那安康也是,他是國高中部。所以有兩個國中,公立的有兩個國中,一個叫達觀中學、一個叫安康。那這些學校,國中或是像高中來講,如果從這個⋯⋯升學率的角度來看,都沒辦法跟市區的那學校來比較。可是他們在多元教育跟社團活動方面,即便像最偏僻的雙城國小來講,他的晨間社團是做到鼎鼎有名。小朋友可以玩各種的東西,而且那個老師啦、家長會,他們投入的精神會是非常大。

    Cindy:反而小朋友被分配到的資源是多的。
    張柏勳:對,而且大家會有種「自己團結自救」。我記得我曾經採訪過安坑國小的校長,他說:「我們的志工群、家長志工群是400多人。」你看全台灣有哪一個學校⋯⋯是400多人的家長群?
    Cindy:呵呵呵,比學生還多。
    張柏勳:對,而且那些人他們的小孩其實早就畢業了。他們只是不願意離開,繼續附著。然後,安坑⋯⋯比如說,以安坑國小來講,他們的角力隊、籃球隊都是很有名的,還有一個樂團啦,國樂社還是什麼之類的東西,他們完全不用去擔心說,小朋友出去比賽的時候,那個遊覽車的錢要怎麼處理。
    Cindy:因為太多家長了。
    張柏勳:對,因為家長就會去拱著他們。他們只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太小,沒地方蓋體育場。

    Cindy:那是因為場地是小的是不是⋯⋯?
    張柏勳:對,因為他是沒地可以蓋。只要是那些要投入的人力資源,那其實在安坑,我觀察到的幾個學校,包括像安康高中或是安康國中,學校的老師也都會去講啊,他們的學生不一定能夠考一大堆台大、或是建中,不會,這比較難,因為我們是鄉下小孩嘛。
    Cindy:也沒多鄉下啦!
    張柏勳:但是他們的畢業生,很有那種「一起長大」的那種感覺。這跟我以前在都市讀小學很不一樣。

    Cindy:跟都市的小學很不一樣。
    張柏勳:都市的小孩子,通常⋯⋯家長裡面勾心…也不能說是勾心鬥角,家長比較去想,對去想說:我怎麼為我自己的小孩子安排前程?對,那我們這個安坑的教育理念,反而比較符合多元適性發展,因為家長比較不會說,給那麼大的壓力。
    Cindy:呵呵呵呵,這樣聽一聽,好像就是很想要把小孩子送到安坑去。因為現在家長的觀念跟以前家長的觀念,比較不一樣。他希望小朋友可以適性發展,這也是說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要搬到安坑的社區裡面。可是剛才老師有提到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康橋國小。我聽說很多山下的有錢人,都會把人送到康橋國小,所以康橋國小是屬於外地的學生比較多,是嗎?

    張柏勳:這個從兩個角度來看齁,因為康橋國小所在的校(學)區,都在華城路啦,一個在下面一點的青山鎮裡面、一個在華城路的尾巴,在秀岡山莊裡面,都是在這個系統裡面。那因為他們也畢竟是一個⋯⋯小學跟中學的教育,所以有一些家長,是會為了小孩子⋯⋯為了在那邊唸書方便,特地去買了那邊的房子來住。不過私立學校尤其是到中學,它是不用受這個學區制。就是說,你住在這個學區,也不會有什麼優先被分配到念那個⋯⋯,如果你要念安坑國小,那你住在安康坑路二段就會被排進去。
    Cindy:對對對。

    張柏勳:但是你如果住在華城路,你並沒有取得進康橋的優先權。對,不過,這個學校是這樣子啊,就是說這是教育思維完全不一樣。讀私立學校,早期的康橋,他們是完全沒有考慮在台灣升學的事情。對,他們的高中生是不打算在台灣念大學的。
    Cindy:就直接到國外去。
    張柏勳:對,他們是這樣設計的。原先他們是這樣設計的,所以他們的課程教育裡面是沒有所謂的統測、學測那套的東西。他們是走自己的一套系統。但是當然現在,聽說啦,大概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如說,你可能在某一個地方就分流。
    Cindy:國外系統、國內系統。
    張柏勳:對對,他可以分流這樣子。

    Cindy:因為我會好奇是因為,畢竟他是在安坑裡面。安坑是個滿優美的環境,不知道這個學校有沒有跟安坑的外在環境有互相的合作?或是做一些相關的活動?因為聽起來他是一個滿獨立的學校。
    張柏勳:嗯,這就是個千古難解之謎。到底大台北華城這個社區,或是青山鎮這個社區,算不算安坑的社區?
    Cindy:是是,這是主要的問題。
    張柏勳:對,這百年難解啊,不過基本上來講,就是社區的發展本來就有很多種定位。有的人是屬於大範圍裡面的,那即便是在一個熱鬧的,比如說像玫瑰城裡面,假設你要把你家的門房深鎖,不跟人家往來,你也是獨立的對不對?
    Cindy:因為是地區的觀念。
    張柏勳:對,這個東西跟個性比較有關。

    Cindy:呵呵呵呵,好喔,那講到學校,就是⋯⋯很多人聽過景文科技大學,他是新店唯一的一所大學,那我所知道的,這個學校,也是聽到有些人從那裡畢業。然後還有一個比較不好的新聞,就是掏空弊案,2000年的弊案。但不管怎麼樣,現在都已經解決了。那通常一個大學的成立,會帶動一個地區的發展。那就老師的觀察,大學帶進去之後,附近的經濟有被帶動起來嗎?
    張柏勳:OK,好,景文科技大學當年是張萬利先生創的。他跟景文高中,木柵的景文高中是同一個系統。
    Cindy:是同一個系統。
    張柏勳:其實這兩個學校當年都經營的不錯啦,那景文科技大學當初開闢時,他是有點像現在的義守大學的那種模式,就是他有一個大學的開發案,也有一個住宅區的開發案。那景文科大旁邊的住宅區,就是大學詩香。他是一起開發的,就是互相提升啦。這個旁邊的宿舍可以鼓勵那些教授來買啊,或什麼。房子也變好賣,賣房子也就創造一些利潤嘛。大概是這樣的模式來經營。那比較遺憾的就是說,當年張萬利因為個人在越南的投資,被套牢很多錢,所以他後來就去動用了所謂的「景文科大裡面的資金」,產生了一個弊案。那這件事情發生以後,剛好我們教育部在所謂的私校面臨這些財務問題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很大的政策改變,這個很多人不知道。以前私立學校如果辦不好⋯⋯。

    Cindy:會倒。
    張柏勳:不會!不會倒反而會升級,他會變成公立學校。比如說:亞洲大學原本叫什麼正修是不是?就是有幾個私立大學,他經營不善的,教育部就會把它接管,他就變成公立的。私立學校學生然後有一天畢業,你就變成公立(學校)的學生。可是這樣子好像⋯⋯政府會一直承擔很多這樣子的財務跟教育責任,所以到景文科大發生這個事情的時候,那個教育部的政策改變了,就是他不接管,他只是派一個新的董事會去監管。去監督他,但是你的財務你欠人家的,你必須自己賺錢來還。那景文科大本身來講,我自己看啦,他辦學辦得還不錯,雖然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太小。他沒有辦法變成一個很大的,就是說綜合性的大學。他只有特定的幾個科系這樣子,他的校地還有他的學生規模是受到侷限的。不過這幾年他們在,比如說,尤其在影像傳播這方面,還有在餐飲觀光方面,他們都做得蠻有特色的。那這兩個東西,就變成說,我在精不在多。我的經營的特色就這一兩樣,他把這幾樣東西結合起來。那你說,他會不會帶動我們地區的繁榮?我相信不會!
    Cindy:哈哈哈哈哈。

    張柏勳:是因為這樣子講,就是說你講一個「大學城」的觀念,那是一個很以前的觀念。比如說,我講一個台大,裡面有幾萬個學生;我以前念陽明山的文化大學,光是學生,每天中午吃飯就8000多人了。當地的自助餐都賣不夠吃。
    Cindy:開了一個餐廳這樣。
    張柏勳:對,那個時代是那樣子。可是現在不會有那個時代。首先第一個是說,你說台大有沒有帶動公館的繁榮?我相信沒有。公館每天進出那麼多人,沒差那幾個台大生。
    Cindy:應該、應該也是相輔相成吧?
    張柏勳:不是不是,我的意思說,人口的比重,在古時候當然會,我是說現在的、每天進出公館的人,可能有幾十萬人裡面,台大生⋯⋯。
    Cindy:以現在的狀況。

    張柏勳:對,景文科大現在的學生數大概是3、4千,甚至更少一點,那這種人數在安坑這麼大的人口量中,安坑現在是12、13萬人,所以他對經濟的影響,我想沒有那麼大。不過他有一些正面的影響,倒不是經濟面的。就是說,因為畢竟他是一個學術專業的地方,尤其是他有一些視覺傳播系等等的,這近幾年他做了一些USR大學社會責任的一些計畫。就是有接受教育部的委託,來做一些社會教育的工作。包括做一些視覺、設計方面等等的。包括什麼,安坑輕軌的設計徵選等等。這些都是由景文科大來承辦的。所以他跟我們在地就會有一些結合。現在因為捷運的施工圍籬都拆除了嘛,因為已經進入完工階段,那之前圍籬上面都有漂亮的彩繪,那這個彩繪的計畫的主辦者,就是景文科大。他們就可以做很多這一方面的事情,他們就不只是個山坳裡面的一個學校,他就變得可以跟⋯⋯
    Cindy:跟地區結合。
    張柏勳:對,那這幾年包括像是「新店溪遊記」啦,等等很多的活動裡面,都有他們學生參與的地方。
    Cindy:這樣聽起來是真的滿感動的,可是剛才有提到安坑輕軌,因為人口發展就會提到交通建設嘛,那其實我有很多安坑的朋友,因為這次的關係,我也去訪問他們說:你們期待安坑輕軌嗎?
    張柏勳:結果呢?
    Cindy:答案不如我的預期!像我們外面的人都好期待安坑輕軌喔,感覺這邊有個輕軌。可是很多人都說「那個輕軌蓋了也不關我的事啊」,我一樣開車出去、我一樣騎車出去,(輕軌)又不方便。那老師怎麼看這件情?

    張柏勳:從兩個角度來看,就是說,因為以前安坑,一提到安坑的第一個聯想是塞車。早期安坑只有一條路,叫做安康路。那安康路從碧潭橋到三峽,他路不大,只有兩線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他的確會影響市民的進出。後來,自從像中安大橋,所謂的中安快速道路接通以後,或是像後來開的安一路,就是沿著這個安康路的南側,又開了一條40米的路,一直延伸到土城,也就是安康的底部。基本上來講,安坑的塞車問題,就是交通的建設大致的路網已經完成,已經不太⋯⋯不太是這個問題了。那,這是這一面。在這種情況之下,安坑輕軌走的是安一路的路,基本上這個路開好的時候,這個交通問題就解決了。至於有沒有輕軌,影響就不大。你的朋友講的有道理,就是說,有跟沒有其實感覺上來講,感覺不會很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現在做這個判斷來講還是太早,為什麼?因為,路會影響生活的模式、會影響生活圈的變化。這個是我們現在去臆測說「喔,我永遠都不會去搭那條輕軌」,不一定。因為有一天,他就有一個假設家樂福或是Costco給你蓋在輕軌的旁邊,你會不會去搭?
    Cindy:會!
    張柏勳:你就會去搭,對不對?那個輕軌現在會經過安和路,安和路現在有個安和國際夜市(現已歇業),對不對。那假設有一天,旁邊那個空地那麼多,有一天真的給你蓋了一個Costco,你說會不會有人搭那個輕軌過來買東西、過來逛街?
    Cindy:會。
    張柏勳:會啊,真的會啊,所以這種東西,很難說,因為路開了以後,會帶動很多周邊的設施的那個(建設)。所以那個⋯⋯不過如果現在來講,因為輕軌明年就要通車了,那通車以後還是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他是懸在安康路的南側,他是一個海拔比較高一點的,他不是經過本來我們安康路人口比較稠密的地方。那你要搭捷運的人,就必須有個接駁的問題,就是說「你怎麼樣到達這個地方?」比如說,住在社區裡的人,你每天的進出要怎麼進出?你總不能說,我開車到捷運站、然後把車子停好、再去搭捷運,總不能這樣子,這個不太可能,那是不是會有一套東西?不過我想是這樣啦,路開好就自然會有配套,不然會有計程車或是什麼。反正有需求就會有供給跑出來。
    Cindy:會慢慢發展嘛。
    張柏勳:那這個明年以後就會知道了。那基本上我想,因為安坑的人口數基本上已經夠多了,光這個安坑山城就有五萬多人,所以應該還是會去支撐一個大眾運輸的需求。
    Cindy:那今天非常謝謝老師跟我們分享,安坑人口增加改變了一些地貌,還有一些基礎建設的東西,謝謝老師。
    張柏勳:謝謝。
    Jingle ♪~



    時間:2020新店溪遊記-五感體驗
    單元:安坑Podcast
    每集主持人:1陳明珠、2陳怡霖、3楊正晞、4謝怡雯、5李易璁、6廖梧佑、7洪子詒、8蕭百瑜、9劉華欣、10王怡文
    撰稿.受訪者:張柏勳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800 人 更新日期: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