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

新店新聲音

  • FB
  • Plurk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 小字
  • 一般
  • 大字
2020五感體驗:安坑Podcast EP6
  • 發佈日期:2021-08-20
  • 發佈單位:新店區公所
  • 類  別:新店溪遊記>新店新聲音
  • 副標題:安坑老街-柴埕&下城店仔街
  • 詳細內容:
  • 本集主題:安坑老街-柴埕&下城店仔街
    主持人: 梧佑
    來賓:張柏勳



    【EP6內容】

    Jingle ♪~
    梧佑:大家好,我是在安坑住三十五年的梧佑。今天很高興,我們可以邀請到在地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張柏勳老師來為我們的介紹一下安坑有兩條非常重要的街道,柴埕街還有下城店仔街。老師您好!
    張柏勳:你好,梧佑你好。

    梧佑:這兩條街啊,我們就把它們想像說,我們今天來到這兩條老街的半日遊。然後我們來一起跟著老師來看,這個隱藏在安坑的老聚落。然後像我們有看到那個安坑的柴埕街,然後它那個柴的,那種感覺好像跟在地的木業好像有些關係,那是不是請老師幫我們做一些介紹。
    張柏勳:這個系列的節目之前,有一些介紹過。別人聽了,就是說,安坑有一個具體而微的,也就是說,很多的地方你在整個新北可以看到,或是在整個台灣可以看到。那安坑是一個縮小版,也就是你一天走路,你就會看得到,這些地理上或是人文地街上的一個樣貌,就可以得到這樣的教育。為什麼會講這個東西呢?因為今天我們講到有兩條安坑重要的街道,一條叫柴埕街,一條叫下城店仔街,這兩條路其實就剛好就是一個都市發展裡面,從水路變到陸路的一個過程。因為在新北市裡面也是這樣子,曾經這個淡水河的河運、大漢溪的河運,帶動了三重跟新莊的繁榮。但是等到鐵路通了以後,所有的繁榮就移到板橋來。對,那一樣,在安坑也是同樣情形,早期因為在陸路還沒有起來之前,沒有道路系統之前,水路是最方便,運貨、鋪路交通最方便,透過五重溪,那五重溪旁的柴埕就變成一個很自然的一個交通的、一個商業的小中心。

    梧佑:哦~一個商業據點這樣子。
    張柏勳:對,但等到安康路開闢了,碧潭橋通車了以後,所有的交通當然就會轉到安康路這邊。有路走的時候,人家就不會去坐船。坐船還要上船、下船,多一趟。陸路就會比較方便,那它的繁榮就會到移到下城柴埕路上面。
    梧佑:所以早期它先比較繁榮是在柴埕街那個部分,然後最後才延續到下城店仔街那個部分。
    張柏勳:對,對。
    梧佑:哦~了解、了解,那所以說它其實是有一段關係的。所以說,他們那時候其實繁榮的程度,好像聽說不亞於現在的西門町是不是?
    張柏勳:當然是不對啦,不可能直接這樣說,一百年前或是那個時候的繁榮的程度不亞於現在的西門町。這個要修正一下,就是說,應該這樣子講,就是說,在柴埕街繁榮的那個階段,它有幾個東西。第一個是安坑的總人口那個時候比例並不高,估計那個時候應該不會超過五千。所以其實是一個整個來說,是個農業地帶,範圍相當廣的一個農業地帶。因為人口分散,那人口分散需要的幾樣東西,如果你有的話,就已經很難,因為你沒有足夠的人口去養這樣的商業,比如說什麼?比如說,布店,賣布;中藥行這種東西,那還有一個東西,現在看起來很稀鬆平常,就是豬肉攤、賣肉,賣肉好像這個很簡單嘛,就是我們每天到市場,不是應該都會買一些魚一些肉,對不對。可是在以前來講,買肉不是平常必買的東西,通常會吃到肉,應該都跟廟會啦很多的過年過節活動有關係,對不對。那一般的農家是自己養豬,可能一年才殺一次豬,甚至說捨不得殺。這個如果一個地方會賣肉,就表示這需要很多的消費能力去聚在那邊,他才有辦法去支撐起一個豬肉攤,所以表示,這個東西在當時,那應該這樣子講就是說,在柴埕街繁榮的時候,相對另外一條街是什麼?同樣的繁榮,它是新店街。新店街,在碧潭那邊,碧潭另外一側。這兩條街都是當時的、很繁榮的街道。那當然繁榮的街道就是說,我們不可以跟人家講說,我們像西門町,較西門町,(新店老街)總長度也沒有那麼長。

    梧佑:密集度也沒有那麼密集啦。
    張柏勳:只是說,這個東西可以去理解它為什麼在柴埕的時候,為什麼會那個?是因為跟當時的經濟的產業有關。
    梧佑:瞭解,好。那就是到了下城店仔街之後,像是現在的那個安康路184號,聽說那時候好像也有一個小小的生活圈。然後老師這邊可不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
    張柏勳:主要就是整個安坑的發展,應該拉到一個比較大的宏觀的角度去看。安坑的發展,原先的移民的路線應該是,沿著五重溪往上游走,五重溪往上游走一直就到了內五庄,因為靠山比較容易收集樟腦啦,採集作物啦之類的東西。它不太需要很複雜的農業灌溉系統。那一直到了乾隆大概比較後期的時候,這個安坑的水域灌溉才好了。對,我記得到這個安坑郡有灌溉,應該是到嘉靖年間,才開始有灌溉,才開始有水田。所以安坑的平原地帶的真正農業發展是,等於是清朝中葉以後才開始有的。那再早期大概就是一種叫散村的形態。那山坡地來講,當初有一個重要的物產就是茶葉。茶葉是一個外銷的經濟用品,尤其在日治時期是很受鼓勵的。茶葉在生產的時候,另外一旁邊,就會有很多相關的輔助的東西,其中之一就是烘茶要用的木炭。木炭的原材料是相思樹,所以應該跟這個因素有關係,所以安坑當然有因為地理上的方便。種相思樹,有兩個東西。一個要有山,對不對。第二個要有什麼,要有河,不然怎麼把樹運出去。

    梧佑:那這個地方真的很好欸,有山又有河。
    張柏勳:對對,所以它山上砍一砍,運到河邊,堆一堆曬乾了上船,就運出去。
    梧佑:在那時候是很方便的一件事情欸。
    張柏勳:不過,那個已經到了,這個事情就已經是到了經濟作物的時代。因為相思樹不是我們想像,好像到山裡面去砍柴,那是樵夫做的事情。其實到了種植這些山產、農產的時候,其實基本上大概都已經是到板橋林本源家族,大量作經濟種植的時候,就是說,相思樹本身,它的壽命並不長,因為太久不採收的話,它有一個自然的壽命,大概為三十五左右,樹會死掉。
    梧佑:自動凋零這樣子。
    張柏勳:然後死掉,而且它不但會死掉,它還會影響後續的樹叢的發育。所以它其實應該要,它是必須採收的樹。它不是那種神木。

    梧佑:就是有點欠人家砍這樣子。哈哈哈,需要一直循環地利用。
    張柏勳:對,那個時候因為茶業的發展還有那個陸(水)運的配合,所以當年,那個林本源家族就買了很多山林來種相思樹。所以就促進了這個五重溪岸的這個,山上的林業還有它的水上交通。因為它的船可以從五重溪出來,然後到新店溪匯流,進入新店溪,然後就一直往下游運,就運到看它到哪裡去做木炭。

    梧佑:剛剛有提到說,就是說,像豬肉的話,一定是對於當地的信仰非常重要。那就是說,因為我那時候也去走訪的時候,我有發現有兩個,其實這兩條街都會是有一個土地公廟,就是說,一個是柴埕街的福仁宮,另一個是店仔街的那個咸福宮那就是這兩個信仰有沒有一些故事呢?就或是說,在當地人對於土地公的重要信念?
    張柏勳:我要講一下哦,也就是說,提到信仰這東西,安坑有一個特殊的信仰,一個特殊的東西,就是開漳聖王的信仰。開漳聖王是因為漳州人的主神就是地方神,就是開漳聖王, 所以他們一起帶過來。那這個在台灣並不罕見,它比較罕見的是說在安坑這個小小的區域裡面,他有兩座開漳聖王廟,一個是太平宮,一個是日興宮。所以這個是比較少,就是說,表示這個東西當初的移民的來源很單一。就是說,我就是這樣的來源,就是並沒有說我是一個像平原地帶,就比較容易有各種各式樣的(神祇),那它就會比較被稀釋掉。可是在安坑的話,基本上就是三座大廟,就是太平宮跟日興宮,中間有一個潤濟宮,是比較屬於客家的,客家的廟。所以基本上就是這三個主要的信仰為主,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由於安坑的地形是很零碎的,因為它裡面有河流,切出了很多的山谷。那在這種情況之下,每一個聚落就是很小的規模就會成為一個聚落,就幾十戶,甚至幾戶就會成一個聚落。

    梧佑:一個社區一個社區這樣。
    張柏勳:對,它很分散,所以你剛才提到的土地公廟。我覺得全台灣沒有別的地方像我們這裡有這麼多土地公廟。安坑至少有二十二間的土地公廟。
    梧佑:哇!超多的欸。
    張柏勳:因為土地公廟是這樣啦,土地公廟是庄頭庄尾土地公嘛,土地公就是你可能一片田放個石頭也叫土地公。那我們講了二十幾座,是說,我已經形成一個聚落,有地名了。然後當地人集資興建,所以你從外面進來,那太平宮當然本身是一個大的廟宇的,對不對。從這個旁邊莒光路進去的那個大湖底,裡面不是也有土地公廟。我們過了監獄那邊,也有個土地廟。
    梧佑:很像現在seven,沒走幾步就有。
    張柏勳:對,然後頭城也有,頂城也有,下城也有,對不對。然後一直下來十四分也有對不對。然後一直到公崙里也有,然後反正每樣
    梧佑:內五庄也超多的。
    張柏勳:連內五庄、車子路也有。
    梧佑:講不完,哈哈。
    張柏勳:就是每一個庄頭都會有一個土地公廟,還包括柴埕。那現在來講,其實香火最旺的土地公廟就是它每一年一直維繫了這個土地公信仰,維持得最好,應該是公崙里的土地公廟(福仁宮)。因為它那邊,可能那邊住的大家,人多啦。人多就會旺。

    梧佑:好了解。那我最後想請教老師一個問題就是說,因為2013年老師有在就是這些地方做一些田調的部分,那這兩個街區啊,就是曾經有這樣繁華過。那他們對於現在的居住的環境,就是說,有覺得,現在這樣平靜很好,還是說,會有點想念過往,有沒有就是去聊到就是說當時街道的部分?
    張柏勳:對,兩件事情。一個東西是柴埕街這個部分,那柴埕街是一個非常發展、非常早期,非常早期,然後他的時間其實不長,他的延續時間並不長。因為沒多久以後那個碧潭吊橋就通車,所以那個靠行船的需求其實就沒那麼強。還有一點,影響這個柴埕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店溪的水位下降,整個下降下來之後,因為碧潭那邊建了那個壩體,要作灌溉、抽水用。現在的碧潭形成,其實新店溪的水位就下降,所以五重溪就不能行船。所以這個它的時間很短,所以當我回去去問那個現在在柴埕裡的人,就問他們說,欸那你們當年怎麼樣?其實現在看到七十歲的人當年也不太懂事。而且另外一點來講,就是說,我們現在在做文史工作,我們覺得我們應該理論上住在這裡夠久就應該知道這些事情。不對,因為我們是做文史工作,所以我們會關心這個事情,可是你還想想在七十年前的人,如果是你,你在幹什麼?你早上出去,就要種田,晚上回來就要睡覺,其實你怎麼會去管說,我們這邊有沒有什麼歷史。你養活自己都不一定養得活,你怎麼還會去有閒暇去做這些事情。所以,你說我們常常說,去採訪耆老,其實大部分耆老都講不出什麼東西的,因為他們那個時候,他們就在每天早出晚歸,就在種田,對不對。他唯一跟外界的聯繫,就跟廟會的時候,就偶爾知道。大部分來講,都不太清楚。所以有關柴埕的部分大概就是這樣子,啊它的以後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是因為五重溪的北邊的腹地本來就很小,所以其實大概不有什麼改變。那比較會有一個討論,比較有趣的是,比較後面的就是你剛剛講的,下城店仔街。應該講整個下城這次地方。理論上來講,下城它離新店溪右岸很近,所以它應該是安坑發展得最好最快的地帶。

    梧佑:應該是要。
    張柏勳:對,應該是這樣,可是它並沒有。它現在還是安坑最低度開發的一個區域,對不對,甚至它還比不上雙城,或是玫瑰城啊什麼這些的,它這些比不上是因為當年的清風園在那邊,所以有一個很長時間的軍事限建。那因為軍事限建的關係,所以在政府在做都市計畫的時候就直接跳過它,就是說不用去改變它。因為我不用去為這個東西太設想,因為反正有個軍事限建,軍事限建的紅線是最高優先權,其他的什麼都市計畫都不用做,因為做了也沒用。所以等到這個,過了安和路這邊,你看現在蓋了很多房子,那叫什麼將捷家和,這些房子都紛紛蓋起來。
    梧佑:新的社區,小社區。
    張柏勳:這些豪宅都蓋起來的時候,你會發現,欸,為什麼這個都市的發展,並不是從新店一路過來,怎麼會跳開了安康路。
    梧佑:很像被人遺忘了。
    張柏勳:剛好有一段路被跳開了,照理說都市擴展,應該是人口過了碧潭橋,應該先蓋房子在靠近碧潭橋頭這邊嘛,一路蓋過來,為什麼沒有?就是因為當初的軍事限建。那軍事限建在民國八十幾年的時候,還是九十幾年的時候已經取消了。可是現在的都市計劃,當年是比較便宜行事。就是說反正軍事限建就沒有那個。那應該下一波來講,這個地方應該會做一個重新的檢討,對,尤其是安康路的北側這一帶,就是你講的,那個包括店仔街這邊,以後應該都會,從現在的農業區改成新的重劃區。所以這邊的風貌大概以後也會改變。不過,我要講就是說,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沒有。有一些繁華或是什麼東西,也是這樣子。就是你在那個時候,因為什麼原因,它曾經繁榮過一陣子。那後來,你也知道安坑的現在的重心就已經不會是在(安康路)一段那邊,應該都在所謂的麥當勞,或是二段這邊了。那你說,以後一段開放了新的建築,土地增加利用,會不會變成取代安康路二段?這就很難說,那就看看怎麼樣,也許會有一個量販店,或是也許會有一批新的住宅或是什麼,那這個不知道。這個是要看都市計劃重新檢討以後,看看會怎樣再說。

    梧佑:了解,今天我們真的很高興,請到柏勳老師來為我們講。真的是有一點...兩條街兩樣情欸。當然老師剛剛說的柴埕街,其實當時狀況就有點生存大於生活的那種感覺。然後下城店仔街就是有點不一樣,就是一直在積極爭取想要都更的這個計劃。包括我前幾天去買那個他們很有名的那家早餐店。他也是在說,那時候其實在地人超想要都更的,然後可是沒辦法只能大概頂多蓋到四樓這樣子。他們也不能蓋那種比較高的房子這樣子。好,那今天謝謝大家的收聽,我是梧佑。然後謝謝張柏勳老師,謝謝!
    張柏勳:謝謝!
     
    Jingle ♪~


    時間:2020新店溪遊記-五感體驗
    單元:安坑Podcast
    每集主持人:1陳明珠、2陳怡霖、3楊正晞、4謝怡雯、5李易璁、6廖梧佑、7洪子詒、8蕭百瑜、9劉華欣、10王怡文
    撰稿.受訪者:張柏勳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818 人 更新日期: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