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下埔
- 發佈日期:2020-12-25
- 發佈單位:新店區公所
- 類 別:碧潭風情
- 詳細內容:
- 和美煤礦遺址目前所見的礦坑口是運送煤的主要坑道。早期煤礦採用渡船運送到對岸,轉至新店車站由萬新鐵路輸送出去。因礦脈貼近溪邊,曾發生滲水及崩塌等意外,為顧慮安全,避免礦災再起而廢棄。
坑口右側腹地頗大,曾經有辦公室、福利社、洗煤場、置物間及燒茶間等等。土地廟旁山坡小徑住屋,都是以前的煤礦工寮,有「灣潭小九份」之稱。屈尺古道早年先民拓墾灣潭、直潭與屈尺,係由新店渡船頭附近渡船過溪,並沿著一條崎嶇山徑入山。1898年三月日方以軍事需要,會同居民將其拓寬,成為重要道路之一,名為「台北屈尺道」。
古道起點處立碑碣紀念,是為「屈尺道」。此道從新店渡對口的「和美煤礦」礦坑口起(早期的對渡口),緊沿山壁一路經灣潭下埔聚落,至小粗坑渡口,渡船至小粗坑,順著山勢抵伸丈坂,再下屈尺。和美山步道和美山登山步道保存完整的山林和豐富的生態,在當地生態志工與新店區公所的努力復育下,這裡採行永續利用及美學觀念,以自然工法構築出原始風貌,由於堅持發展原生種育蝶植物,雖沒有園藝百卉,卻有會飛的粉彩花朵。吸引了昆蟲、動物、鳥類的進駐,恢復原生的生態體系,慢慢造就了生物多樣的環境,使荒廢的山坡地,形成一座自然生態樂園,闢建步道供遊客踏青、觀察生態。格仔嶺路早年直潭墾民要到新店,通常自直潭渡渡船過溪,攀越大笨山(和美山)與灣潭山之間谷地,至渡口搭船往新店街,此段翻山越嶺的路徑,稱為「過嶺」。
1923年,直潭地區居民為拓寬此路,興築工事,並配合日皇太子行啟台灣盛典,在現今金龍路旁特立「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以茲紀念。而灣潭路連接金龍路之「過嶺」路,則以閩語轉音取名為「格仔嶺路」。百年楓香行經格仔嶺路旁之礦工工寮上方的坡地,有一百年的楓香樹,高約20公尺。
走過大樹,左側「福德宮」為下埔聚落的信仰中心,此宮前身,為廟後方高大青剛櫟樹根下,置刻有「福德爺」,一高30寬15公分的石牌。
灣潭山東側向陽,為筆筒樹(蛇木)等蕨類植物所喜愛之環境,且因山坡陡峭,人為干擾少,群聚成林,充滿熱帶風情,成為一特殊景觀。皇意宮由新店往灣潭方向眺望,可見一座高聳而雪白的觀音聖像,在滿山綠意中更顯氣勢宏偉。宮廟主祀瑤池金母、包青天等神祇。
觀音像與皇意宮之間隔著金龍路,為1984年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之指示所闢建。
從旁拾級而上至觀音雕像的小公園,登高以舒展身心。座落皇意宮下方的的「崇德宮」主祀三府王爺,從宮前廣場對望獅頭山,雲霧山水景色迷人。
瀏覽人次:1213 人
更新日期: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