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

碧潭風情

  • FB
  • Plurk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 小字
  • 一般
  • 大字
碧潭歷史
  • 發佈日期:2020-12-25
  • 發佈單位:新店區公所
  • 類  別:碧潭風情
  • 詳細內容:
  • 新店歷史
      新店區位居台北盆地東南邊緣,北與台北市、中和區為鄰、西鄰土城區,東接石碇區,南界三峽區、烏來區,為新北市南區交通中心,山水秀麗。早期先有秀朗社人、泰雅人,過著捕魚狩獵的部落生活。十八世紀初,漢人將犁耕的農作方式帶入,改變原有的景觀。

      其名稱起源於乾隆年間,約距今三百多年前。相傳「新店」地名的由來,一說是嘉慶、道光年間,由閩南懇首陳合發、李詳記等人合資,招募泉洲五線佃戶渡海來台,逐泰雅族人退入灣潭,在碧潭東岸興建店鋪成街,為別於大坪林的「店仔街」而稱名「新店」。
      另一說是道光年間,泉州人林章存於現今碧潭左岸墾荒,在通往烏來山區的道路旁建造小屋,開設店面,專賣雜貨,並與山區原住民交換物品,遂而成形店鋪街;後因山洪大水沖毀街屋,林章存重新整建後,為區分新舊店街,故稱「新店」。
      更有一說,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時,官府在新店溪上游屈尺設置撫懇支局,做為與泰雅族原住民交易場所,即稱「新店」。 
      而行政名稱上使用「新店」,則始於1909年日治時期設立「新店支廳」,1920年又改設「新店庄」,臺灣光復後名稱名「新店鎮」,1980年改制為「新店市」,2010年改制為「新店區」。

      新店溪是台北盆地墾民主要的灌溉水源地,早在二、三百年前先人在此區域開發時,便被運用進行水力灌溉工程,帶動了整個大臺北地區的繁盛。其中最著名的灌溉工程非屬瑠公圳不可。
      瑠公圳於1740年興建,以碧潭為圳頭跨越新店溪流域流向臺北盆地,當時興建者瑠公〈郭錫瑠〉在整治過程中,還面臨了族群(漢人與原住民)間的問題,最後透過通婚與工程合作,成功化解了漢原間的仇視對立。
     
    碧潭
      碧潭為台灣昔日八大景之一,風景秀麗,位於捷運新店總站附近,交通甚為便利,為台北都會區民眾假日旅遊休憩的好去處。

      碧潭因河岸寬廣,水色澄碧、平靜如潭而得其名,適宜划船、游泳、釣魚等活動。東岸設有遊艇碼頭,供遊客泛遊潭西岸懸崖干仞,山岩絕峙有「小赤壁」之美譽。其溪岸岩壁間刻有「碧潭」二字,岩頂築小亭一座,名曰「碧亭」。

      登碧亭遠眺新店溪畔蒼松綠樹倒映溪水,美不勝收。
     
    碧潭吊橋
      新碧潭吊橋長約200公尺,建於民國26年初(西元1937年),橫跨碧潭之水上,佇立於碧潭兩岸,此有如長虹懸空跨越兩岸,成為本地主要特色標誌。站於橋上欣賞碧潭之美景,湖光山色、葉舟點點,把碧潭裝點得如詩如畫,這歷史悠久的遊覽勝地,為新店區旅遊主要的觀光景點。

      離開吊橋不遠處,有海藏寺放置肉身和尚,傳說其坐缸六年之後,破缸取出,肉身不壞而成佛尊,現置放海藏寺讓民眾瞻仰。沿太平路而上空軍示範公墓,烈士青塚與蒼松翠柏夾道排列,環境幽雅而肅穆;另有空軍忠烈將士紀念塔與紀念堂,高聳而宏偉。

      在文人雅士稱許下的「碧潭」雖美,但過安坑、頂城的居民而言,要到新店街平常可以走竹蛇籠成靠擺渡往來,但每逢大雨交通就有中斷之虞,日據時代乃有建橋之議,「碧潭吊橋」是由日據時期「文山郡」、「新店庄」助役賴雲發起建橋,由「台北州」技手江石定設計。
      民國二十五年(西元1936年)六月開工,歷一年完工,「碧橋」長二百公尺,寬三點五公尺,採單孔二鉸構造,橋塔高度二十公尺,原可通行車輛。

      白天看「碧潭吊橋」,如長虹凌空,夜晚看「碧潭吊橋」,恰如睡臥明月的長龍,如此情境宛如夢幻。
      碧潭吊橋之美,非浪得虛名,每逢皓月當空,泛舟「碧潭」,儷影雙雙,你儂我儂,只羨鴛鴦不羨仙,此情此景,人間難得幾回有,而被列為「台灣八景」。

      當時稱碧潭西岸岩壁稱為「小赤壁」,又依形狀把小赤壁上的巨石命名為「虎嘴」、「豬母石」、「正石」、「八仙桌」、「印斗」、「鶯歌石」與「石梯」。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三年)碧潭吊橋完工,是連接中和、新店的重要橋樑,由於造型優美,也成為碧潭不可或缺的標幟。

      「碧潭吊橋」是新店人,永遠的記憶,亦是新店區最美麗的地標。
      「碧潭吊橋」的西岸,至今仍有文人「林爾喜」所題的詩句:「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見景生情,「碧潭」是多麼的意難忘!
     
    萬新火車
      日據時代坐「萬新火車」遊碧潭是台北人最大的享受,日本人則流行夜遊碧潭,從艋舺乘船而上品嚐新店香魚,欣賞一空明月照長虹的勝景,再擊舟而歌逐流而返。

      行駛於萬華與新店間的縱貫鐵路新店分支線(俗稱北新鐵路),係用台北鐵道株式會社於一九二一年(大正十年)所建私設鐵路,全長10.5公里的單軌路線,自萬華起站經馬場町(和平)、古亭町(古亭)、螢町(螢橋)、水源地、公館、景尾(景美)、十五分、七張、大坪林、新店等十四站,每日往復四次。早期是以運送木材、茶業、煤為主,並有助於鎮撫原住民。

      在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的統計資料中,新店線有兩輛蒸汽火車及兩輛蒸汽車,客車部分,則有二等二十四座兩輛、二十人座一輛,三等五十人及四十八座各四輛,四十二人座三輛。

      光復後由台灣鐵路局收購而結束民營身份,每日往返增加為十個班次。直到北宜公路、新烏公路、新店中和公路陸續完成後,於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功成身退,完成四十四年的歷史任務。
     
    新店溪名產-香魚
      香魚是新店溪名產,日本占領台灣後,篠崎長兵衛在新店開篠崎飯店,以香魚料理聞名,由於品食者日漸,野生魚獲量減少,總督府便鼓勵研究人工孵化,從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起,進行香魚和鯉魚的放流增殖計劃。

      一九二九年(昭和四年)五月,更設立「文山郡魚業組合」,訂每年十一月下旬至次年一月下旬為「禁漁期」,嚴厲取締私自捕魚,為的是要保護魚類資源,尤其期望香魚增產。日本人沿新店溪設堤、壩或堰,規定至少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魚梯,供香魚溯源迴游,日本人把一面吃香魚,一面欣賞碧潭美景列入「台灣八景」。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2410 人 更新日期:2021-01-29